2016年,對于日東鄉贛源村貧困戶范宜清一家人來說,是命運發生轉折的一年,因為這一年他家終于搬出了大山,搬進了市區的“紅都新城·夢想家園”移民小區,不僅住上了屬于自己的新房,而且水面養魚當年就實現13.8萬元的經濟效益,一舉脫貧。為了讓世代生活在深山區、庫區和自然災害頻發區的群眾過上好日子,近年來,瑞金市因地制宜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走出了一條幫助貧困群眾“挪窮窩、改窮業、拔窮根、換窮貌”的新路子。
截止到2014年初,全市有貧困人口20125戶81467人,貧困發生率為14.9%,其中有約占全市總人口的4%的群眾,生活在深山區、庫區和自然災害頻發區,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是我市打響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
為了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順利實施,我市成立了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專題研究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問題。制定了《瑞金市2016—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施方案》《瑞金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績效考核辦法》《關于進一步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后續扶持政策的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圍繞嚴守搬遷對象精準的“界線”、住房面積標準的“標線”、控制建房負債的“底線”、項目資金管理“紅線”的“四線”要求,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建立督辦督導制度,狠抓問題整改落實,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扎實有序開展。
這里是位于瑞金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夢想家園·紅都新城移民安置點,共21棟,422套住房。由瑞金市城投集團公司統一按現代居住小區標準進行規范建設,搬遷貧困戶出資不到一萬元就搬進了新家。葉坪鄉山岐村壩子小組的夢想家園·山岐扶貧搬遷安置點,該安置點通過政府統規統建、駐村幫扶單位統一配齊家具、家電,實現了該村12戶3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不花一分錢就拎包入住;日東鄉日景花園移民集中安置點精心做好選址文章,將安置點選擇在圩鎮中心,使貧困戶入住后不僅能改善居住條件,而且比原居住地擁有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更加自主的擇業意向;大柏地鄉有效盤活閑置資產,將舊村委會或舊學校改建成安置房,在短期內解決搬遷戶的安居問題。
近年來,我市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中,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參與,搬遷戶不舉債的原則,認真把好集中安置點的選址關,嚴把工程質量關,項目實行“陽光操作”、“封閉管理”,確保按規劃設計的要求建房,保質按期完成建房任務。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項目資金28875萬元,全市28個安置點1447套安置房已全部完工并搬遷入住,入住率達到100%。
為了能讓搬遷戶“穩得住”,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引導搬遷群眾把“家園意識”從老地方轉移到新區,建立新“故土”。各鄉鎮把易地扶貧搬遷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下足“繡花功夫”,使安置點道路不見泥,雨水流進溝,晚上路燈亮,門口能購物,夏天可納涼,生活設施齊,看病有診所,上學方便多。同時,發揮“百企幫百村”愛心行動的作用,動員社會力量,大力改善搬遷戶的生產生活條件。葉坪鄉洋坊村中心移民安置點,由政府出資新建了18套安置房,贛州市坤盛置業有限公司主動為18套安置房捐贈了全套日常家具,讓18戶貧困搬遷戶拎包入住。
扶上馬送一程。我市在抓好搬遷的同時,更加注重移民戶的后續扶持,針對移民進城進園安置、鄉鎮安置和中心村安置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分戶施策。為提高“夢想家園·紅都新城”移民安置點臨街店面效益,市政府統一回購臨街店鋪111間,面積5372.75平方米。按照價格減半政策,全部店鋪租賃給符合條件的搬遷貧困戶,拓寬搬遷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渠道。由于紅都新城位于工業園區,目前249戶進園安置戶有295人在工業園就近就業,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對于搬遷到鄉鎮和中心村安置點的移民戶,市里出臺多項優惠政策,積極引導移民戶或自主創業、或就近發展產業,市里統一為搬遷貧困戶開發公益性崗位,解決了4050人員的就業問題。葉坪鄉大勝村夢想家園移民安置點,由幫扶單位出資216萬元新建450畝臍橙產業園,同時吸收貧困移民戶成立臍橙果業合作社,明確產權歸集體所有,貧困移民戶參股分紅。云石山鄉田村村貧困搬遷戶賴立信,利用產業扶貧補助資金5000元,購買了2頭種牛,幾年時間就收入3萬多元,加上種植葡萄3畝多,收入2萬多元,外加其兩個兒子打工年收入4萬多元,一家人的經濟收入是搬遷前的四倍多。
像幫扶貧困搬遷戶賴立信一樣,我市通過建立扶貧產業基地、扶貧車間、光伏利益鏈接、油茶產業分紅、提供公益性崗位等多種措施,使所有貧困移民戶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發展、能致富”的最終目標。
挪離窮窩,住上新居,拓展新業,移來幸福。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強勢推進,必將引領我市貧困群眾,昂首闊步邁入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24小時服務熱線:
客服QQ:522420014
電話(微信):13450372666